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简称“灯光”。舞台美术造型手段之一。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
一、舞台灯光的变化方式
1、灯光以情节变化为变化契机。
2、灯光以台词为变化契机。
3、灯光以动作为变化契机。
4、灯光以音乐或音响效果为变化契机。
5、灯光以时间为变化契机。
二、舞台灯光分类
2、 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立体感。
3、 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4、 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6、 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8、 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9、 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10、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2、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0.3KW、1KW、2KW等。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
3、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
4、散光灯:光线漫散、均称、投射面积大,分为天排散光和地排散光,多用于天幕照射,也可用于剧场主席台的普遍照明。
5、造型灯:原理介于追光灯和聚光灯之间,是一种特殊灯具,主要用于人物和景物的造型投射。
6、脚光灯(又称条灯):光线柔和,面积广泛。主要作为向中景、网景布光、布色,也可在台口位置辅助面照明。
7、光柱灯(又称筒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可用于人物和景物各方位照明,也可直接安装于舞台上,暴露于观形成灯阵,作舞台装饰和照明双重作用。
8、投景幻灯及天幕效果灯:可在舞台天幕上形成整体画面,及各种特殊效果,如:风、雨、雷、电、水、火、烟、云等。
9、电脑灯:这是一种智能灯具,其光色、光斑、照度均优于以上常规灯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灯具,常安装在面光、顶光、舞台后台阶等位置,其运行中的色、形、图等均可编制运行程序。由于功率大小不同,在舞台上使用要有所区别。一般小功率电脑灯,只适合舞厅使用。
四、舞台灯光换色器
2、舞台电脑换色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换色器,其采用国际标准的DMX-512信号输出,可由专用控制吕控制,也可连接于电脑调光台使用,它有多模式、高精度、大容量、控制距离远等特点,成为换色器的主流产品。
五、舞台布光造型简单知识
舞台布光又称照明或采光。舞台布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 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
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题和视点需要确定主光方向,主光强于其它光,使用聚光灯等硬光照明
2、辅助光: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以软光灯照明模拟自然环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础上加光。可强于主光,也可低于主光而强于辅助光,起装饰造型作用
4、光比:型体对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布光角度:90/120/180/270度等
投射位置、受光效果和视觉印象
1、正前上方--安定自然感 面光
2、前斜上方--立体有生气 耳光
4、正前下方--异常不安感 脚光及低角度投光
6、正侧上方--对比强烈阴阳脸 侧天桥及顶侧投光
7、正侧水平--强硬冷酷感 侧流动灯及平侧光
8、正后上方--轮廓鲜明装饰感 顶排逆光及顶逆光